1965年,兩位婦産科醫師(Dr. Hon and Lee)發現胎兒的心跳是不規律的,可以用心跳變異率(heart rate variability, HRV)來判定胎兒健康與否,變異大表示胎兒健康,變異小表示胎兒危險。經過長期的研究,醫界公認心跳變異率可忠實的反映自律神經對於心臟竇房結(S-A node)調控的強弱程度,同時可以代表一個人自律神經活性之強弱。自律神經遍佈全身各組織及器官,其中最方便被偵測到的窗口,就是心臓的竇房結(心跳電流的發源地)。50年來機器不斷改良,加上電腦科技的飛躍進步,經由約兩百下的心跳分析,與電腦裡預先儲存的正常人資料比較,可得到許多參數,分别代表交感、副交感的活性,壓力指數、整體活力、過勞指數等。